到長大後享受為朋友『做媒人』、連結資源,『幫助別人』的滿足感一直是我內心的驅動力 。
我發現真正決定一個人成就的,並非單純的學歷,而是溝通、解難、創建等『軟實力』。
創立童力基金會,希望將我在商業實戰、學術研究及心理諮詢領域的積累,轉化為幫助下一代發掘內在『超能力』的養分。
何止博士
遊走商界二十多年,我看盡職場百態。在職涯的第一個十年,我曾和許多人一樣,是「硬知識」的忠實信徒。我努力考取一個又一個文憑,也確實換來了一張通往高薪職位的入場券。但很快,我便在日復一日的「窮忙」中感到迷失,每天為別人的事業奔波,卻失去了自己的人生。
在第二個十年,當我轉換跑道,成為企業顧問與經營者,管理過百位從前線到總裁級的員工後,我迎來了思想上的巨大轉變。我親眼看見,一個人的工作表現與成就,往往與他擁有的學歷證書(沙紙)沒有絕對關係。我意識到,在亮麗的履歷背後,存在著一股決定個人高低的「無形力量」。
這股力量,就是「軟實力」。
為了探索這股力量,我彷彿變回一個學生,大量研究相關文獻,並籌備撰寫我的教育博士論文。我將多年的商業實戰觀察與學術研究結合,提倡一套名為「軟商」(Soft Quotient, SQ)的標準系統,希望能用共通的語言,詮釋並量化這股無形卻至關重要的能力。
我的個人洞見,恰恰與全球趨勢不謀而合。早在90年代,已有近半的美國企業高管將軟實力視為極其重要的聘用因素 。而根據2024年的一項最新調查,高達84%的管理者認為軟實力對新進員工至關重要;更有71%的員工相信,在人工智能日益普及的時代,軟實力甚至可能比技術能力更重要 。
然而,現實是,現今的教育體系仍普遍側重於成績名次,缺乏系統化的軟實力訓練,這與社會及企業的真實期望形成了明顯的差距 。
這,就是我創立童力基金會的初心。在踏入職涯的第三個十年,我希望將過去的所學所見,轉化為一份給下一代的禮物。我們致力於彌補這道差距,為孩子提供在學校圍牆外,那套關乎溝通、解難、創意與變通的內在心法。
軟實力,將會讓你、也讓你的孩子,去發現、發掘和發展一個不一樣的自己。我們誠邀您一同踏上這趟旅程。
KidsPower Foundation 童力基金會
版权© 2025 KidsPower Foundation 童力基金會 -保留所有权利。